8万攸县人选择了关注攸州在线

关注民生事 传递正能量

微友(有偿)投稿:253793003@qq.com

————品牌推广————

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株洲市行政区划范围。

北京区划电子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

西汉

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。秦朝时的今株洲市地区属长沙郡管辖,当时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机构。到了西汉末年,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,均属长沙国管辖。

茶陵县,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,即今茶陵县行政建制的起源,因南临茶山得名。此时的县城位于今茶陵县八团乡境内,唐朝时县城迁至今址,延续至今。

攸县,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,即今攸县行政建制的起源,因北有攸溪得名。此时的县城位于今攸县阴山港村,后几经废置,五代时县城迁至今址,延续至今。

容陵县,西汉置,位于今攸县西南境内。东汉末年被废,未延续下来。

北京区划电子图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

东汉

上图为公元160年东汉时期。和西汉时相比,境内多了醴陵县,四县均属长沙郡管辖。

醴陵县,东汉置,即今醴陵市行政建制的起源。根据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:“县北有陵,陵上有井,涌泉如醴,因以名县。”此时县城便位于今醴陵城区,延续至今。

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北京区划电子图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

西晋

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。此时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,分属长沙、衡阳、湘东三郡。

建宁县长沙市行政区划图,东吴时置。县城最初位于今株洲市城区,后迁至渌口区淦田镇。唐朝时废,未延续至今。

PS:某百科上的株洲写着“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孙权置建宁县”,笔者直呼内行。湘水划界是215年的事,这时这一带还是刘备的地盘。

湘西县,东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湘南县置,即今湘潭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,以在湘水之西得名。此时县城位于今株洲市西南,隋朝改为衡山县。

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北京区划电子图

隋朝

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。隋朝灭陈之后,废并了许多小县,于是此时今株洲市境内仅存两县。大体上还是北部属长沙郡(今长沙市前身),南部属衡山郡(今衡阳市前身)。

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北京区划电子图

唐朝

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。之前在隋朝短暂废并的攸县和茶陵县已复置,于是此时今株洲市境内存在四县,分属两州。

另外在公元749年,上图的八年之后。衡山县改名为湘潭县,移治今湘潭境内。

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北京区划电子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

北宋

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。今株洲市境内仅存在三县,两县属潭州,一县属衡州。攸县县城此时也已迁至今址。

北京区划电子图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

元朝

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升茶陵县置茶陵州,属湖广行省管辖。虽然攸县和醴陵县也升为州,但是属天临路管辖,和茶陵州不是一个级别。

因此,茶陵州是今株洲市地区第一个本土的二级行政机构。

,南宋嘉定四年(1211年)置,即今炎陵县行政建制的起源。县城同今,1994年改名炎陵县。

北京区划电子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长沙市行政区划图

明朝

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。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三县一州,分属长沙府和衡州府。

元朝时的醴陵州和攸州已降级成县,茶陵州则由直隶州降级成散州,也属长沙府管辖。还是属衡州府管辖。

清朝

上图为清朝末期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置株洲厅,这便是今株洲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。

厅是清朝用于新开发地区的一种行政单位,分直隶厅和散厅。直隶厅是省管辖的地级行政单位,散厅则是县级行政单位。株洲厅便是散厅长沙市行政区划图,属长沙府管辖。

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北京区划电子图

民国

上图为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。此时今株洲市地区大部属湘江道管辖,今炎陵县地区属衡阳道管辖。

长沙市行政区划图_荆楚网 湖北行政新区划_北京区划电子图

建国初

上图为公元1958年建国初期。建国后,因工业和交通的原因,株洲市逐渐发展起来,成为地市级行政中心。

1951年,析湘潭县东部地置株洲市(县级),1956年升为省辖市(地级),便是图中株洲市的样子。此时其余地区还是分属湘潭专区和郴县专区。

当代

随着1983年,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,将攸县、茶陵县、醴陵县、酃县等地划归株洲市管辖,逐渐成今日行政区划。

纵观株洲市地区行政区划史。茶陵县和攸县的历史最为悠久,但并没发展成地市级的行政中心。进入现代以来,株洲的发展突飞猛进,逐步成了地级市。

最后再说说炎陵县,历史上长期属衡阳地区的管辖。直到三十多年前方归株洲市的管辖,其实醴陵、茶陵、攸县的情况也相差无几。

株洲市下属的这些区县,对株洲能有多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,笔者有点怀疑,不知对否。